對于一個廣告設計而言,設計出高質量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高效率的設計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廣告設計師如何提升設計效率?
先來看看設計師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拖稿情況:
1.加班把設計做完,卻被產品經理告知這和我想的不一樣
2.每次去和產品過方案,都發現有新的需求變動,持續的改改改
3.白天沒什么事情,臨下班卻來了個緊急需求,還得馬上完成
4.項目異常復雜,理不清頭緒,馬上就到deadline了
5.找素材時看了一天網頁,又得加班了
6.各方老大意見不一,始終無法確定最終方案
7.產品經理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什么
根據筆者多年的設計工作經驗,要想提高設計效率,歸根結底可以分為三項:項目管理、時間把控與設計溝通。
1、廣告設計項目管理
設計師每周都會接到不同的需求,如何承接和安排自己的工作內容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
1.收集需求;
通過郵件、IM等方式把下一階段的需求收集過來統一安排,會更有利于之后工作的展開。因此,建議設計師(特別是身兼多條產品線的設計師)和產品經理們安排一個固定時間(如每周五下午或每周一上午),花10分鐘討論下一期需求的數量與安排,大致預估下工作量。
2.對所收集的需求進行再處理;
首先,對所收集的需求進行整理,按工作的重要度和難度合理分配時間,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只要理清了事情的優先級,就能輕松的決定處理順序。這方面建議學習《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
其次,對需求要有刨根問底的態度,一拿到需求就馬上開始畫稿,碰到問題再去找產品,這是很多設計新人的習慣,有些甚至到截稿時才找產品過稿,孰不知這是方向跑偏和不斷修改的主要原因。表面應付需求無法解決問題,要先了解用戶或產品的核心訴求,找出背后真相,才能夠得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解決本質問題便不會有因產品方向跑偏導致的重復返工。因此,在與產品溝通時,不妨多問自己和產品幾個問題。
這個需求的背景是什么?是為了幫助用戶/公司/產品本身解決什么樣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考慮哪些關鍵點?現有的和我們理想中的使用場景及流程是怎樣的?
用戶要完成什么具體任務?
目前有哪些內容還沒有確定?
這個需求是否存在風險,如果有怎么解決?
另外,有一些不十分明確的需求,照著執行風險很大。所以要思于前,行于后。最后一步才是開始畫稿。熟練的技能會顯著提升工作效率。就像做菜,必須有一手好刀工,做設計也一樣。在提高手速的同時,好用的工具,明確清晰的規范,可以反復調用的模板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重復工作量的好幫手。
2、時間把控
說到時間管理,不得不提四象限管理法,將所有工作內容/個人目標歸入下表中,以不同方式進行處理。對個人幫助最大的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任務,因為這類任務有較多的時間思考和準備,要好好把握哦。同時,定期回顧自己的時間花費,在每天,每一階段的回顧中,對比自己的長期或年度目標,看看哪里做的不好,需要改進,重新做出調整計劃。
廣告設計師如何提升設計效率
另外,順帶一提5分鐘原則,確切的說是:1秒+5分鐘原則,對突然打斷的事情,先記錄手頭工作狀態,然后1秒鐘評估,5分鐘內能解決的,無論是什么事情,馬上著手解決,處理完后馬上重新回到主任務上來。如果不能在5分鐘內解決,就按普通項目處理,分解,排序,處理。
3、設計溝通
這一條與項目管理中的探求需求真相相輔相成,配合使用能大大提升設計效率。
高效的設計溝通,首先需要保證雙方在交流時在談同一件事。這乍看起來很簡單,但當溝通雙方的意見完全向左時,會從不同方面去佐證自己的觀點。比如一個人在講設計規范,另一個在講開發周期。都在嘗試告訴對方,從自己的專業角度來看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這種溝通方式效率很低,因為雙方壓根就沒有站在同一個層面講問題。這時,除了設計師在平時完善自身能力,學會從不同的職位角度考慮問題外,及時找有經驗的同事來幫助溝通會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同時,及時引入外援能幫助我們更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跳出從“自我”出發看問題時的局限性。在僵持不下時,第三方的介入也給當事人退一步思考的空間,不再是兩個人的針鋒相對,從更廣的角度考慮問題,比較容易達成一致。當雙方的觀點各有利弊,同時不能同時存在時,不妨找一個能拍板的人,比如老板來做決策,防止討論停滯不前。
另外,在溝通時不要過早進入細節討論,每次討論/會議都應有明確目標,控制討論的范圍,偶爾的偏題不是不可以,但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出結論時,需要有頭腦清醒的人及時把大家拉回主題,必要時,備個鬧鐘也是可以噠。
另一個高效溝通的經驗是及時的反饋,這樣可以快速判斷當前的想法/設計是否需要調整,并快速跟進。當對方沒有及時給答復時,主動追問,以求快速得到結論,展開下一步工作。這時,微信、QQ、電話的效率會比郵件+等待高的多。
有效的工具也有助于提高設計溝通的效率和質量,在此著重推薦紙筆和白板,圖形化的溝通方式比單純的口頭描述高效的多。
以上是一個在廣告設計領域工作了二十年的平面廣告設計師的經驗之談,希望能對新手平面廣告設計師有幫助。